首页“拉菲娱乐”首页网络直播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全新娱乐方式,却也催生出许多黑色产业链,如直播带赌、打赏等违法违规行为。
更让人想不到的是,前不久暴雨灾情,还有网红在遇难蓝天救援队员家门口开直播。
一些互联网博主、“网红”打听到其居住地,“拿着点东西、拿点钱就上家里去了,还要拉着家属照相,有人还会问一些刺激的问题”。陈海军透露,“本来家属就痛苦”,有的博主还会在逝者家门口开直播,“嘻嘻哈哈”。
何某某原为体育赛事主播,常直播球类比赛,拥有一批粉丝。2019年9月,何某某微信好友邀请他做网站代理,并以赌客在平台输钱的一定比例作为佣金诱惑。何某某同意后在直播间和粉丝群中,把自己包装成赌球高手,对比赛结果预测准确率高,诱导观众点击网站链接并注册会员充值参赌。在主播的引导和粉丝的讨论下,不少网友一进直播间和粉丝群就点击网站链接、注册会员并下注。而这些链接,实际上是境外网络平台,提供体育、电竞、、等多种项目。
目睹这些怪象、乱象,有网民留言:“英雄为救人牺牲,小丑却在掘金。”一位救援人员的痛心控诉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:“救灾现场不是你们打造网红的地方,希望不要再来了!”仅靠劝说,恐怕打消不了这些人借灾“作妖”的歪心思。“除妖”要用照妖镜。必须让那些昧良心的“流量网红”暴露在三面“照妖镜”下。
为博眼球,一些“流量网红”丑态百出。在最近抗洪救灾中,有“网红”拉着老人在积水中摆拍“救援”桥段,遭到众人怒斥后才悻悻离开;有“网红”在公路旁扎堆搭帐篷搞直播,一度造成交通拥堵;还有“网红”根本不具备专业救灾知识,却在网上发布所谓“救援指导”,误导受灾同胞自救、求救……“群魔乱舞”的“网红”们到灾区不仅帮不上忙,还影响救援进度。对此类妨碍抗洪救灾的恶劣行为,媒体不仅要曝光,更要进行揭批,让网民认清无良“网红”的真面目。
事实上,当一些重大灾情发生后,“网红”一拥而上已经不是个例,几乎快变成“次生灾害”的一种了。2021年河南郑州发生暴雨灾情时,就有一批“网红”逆行进入灾区,表演发放物资、“慰问群众”等博取关注。此事当时也引发了轩然大波,随后有短视频社交平台发布公告回应称,将严厉打击利用河南灾情发布视频蹭热度、消费灾情等行为。可见,这种现象已有一定的普遍性,成了不少“网红”屡试不爽的套路之一。
而对于情节严重、涉嫌违法的行为,监管部门不妨也及时介入,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置。
,流量没有原罪,可视防汛如儿戏、拿灾情当娱乐,干扰歪曲一线救援工作,甚至诋毁侮辱救灾英雄,那就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。
比如,在自然灾害、热点事件面前,加大相关内容人工审核比重,不给摆拍者浑水摸鱼的机会;再如,根据实际情况对违规内容采取警示、暂停发布、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,让“消费灾情”的恶臭网红得不偿失。
今年7月,中央网信办发布《关于加强“自媒体”管理的通知》,明确要求不得“消费灾难事故”。灾难不容调侃,伤痛不容戏谑。无论多红的“网红”,触及网络管理这条红线,都将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。
海南日报发文,铲除直播乱象的生存土壤,不仅需要网络主播坚持正向行为规范和要求,还需要网络直播平台认真落实管理主体责任,更需要管理部门严格规范,执法部门及时“亮剑”。只有齐心协力让网络直播在规范中发展,直播经济才能叫座又叫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