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“革命式”地改变着媒体的生产、传播方式。媒体内容生产者已由传统报刊、广电为主转化成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全新生产和传播“矩阵”。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充斥公共舆论场,受众媒介素养“一夜间”得到提升——受众与生产者身份统一甚至地位倒置,不自觉地形成了以收视率、点击率为产品效应和绩效考核标准的导向。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时代,主流媒体如何正视流量焦虑,推陈出新,坚守主流品格,锻造更高品质内容产品、扩大媒体深度融合的能量,已成为一道单项选择题。
虽然“纸媒将死”论调甚嚣尘上、自媒体UGC形势看好,但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,依旧是权威信源和主渠道。面对“泥沙俱下”的流量冲击,主流媒体更应坚守修为,持恒正确航向,以人民为中心,以党的旗帜为旗帜、以党的意志为意志、以党的使命为使命,深度发掘内容宝藏,把高端、权威、专业的信息知识大众化、可视化,坚定深度融合趋势,促进特色内容与传播渠道相融,提高内容、形式、渠道匹配度,杜绝陷入浮夸、吹嘘、泛趣味化的“流量陷阱”。
习指出,“在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中,存在着红色地带、灰色地带、黑色地带,我们的任务就是尽量巩固和拓展红色地带,控制和转化灰色地带,遏制和改造黑色地带”。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和重要思想舆论阵地,肩负着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的使命任务。在自媒体“流量挤压”下,主流媒体仍要站稳脚跟、坚定意志、找准位置、保持定力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主流媒体不能简单以流量为导向,主流舆论的政治取向、人民需求始终是必须瞄准、须臾不可散劲的“靶心”。
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实现受众主客观统一的前提。不同于西方的媒体私有化,我们的主流媒体,内容方向必须与党的价值追求同心、同步、同向、同行,主流舆论引导的实践过程,就是以党和人民利益的需求为导向,满足人民群众主客观需求相统一的过程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,换言之就是深度关切人民群众面临的眼下和长远的问题、困难和党、政府的有效行动,为党分忧、解民所急。
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风向标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,对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建议,这就为主流舆论引导设置了方向。媒体在细分领域的报道中,要时刻关注党中央相关政策的提出、改进与落实。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执政党的价值追求、人民幸福诉求方向一致,主流舆论要坚持问题从人民群众中来,通过群众的生动、有效实践,引导出的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,正是党和政府最需要解决的问题——这是“风向标”的价值所在。
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主流舆论导向的重要依据。信息泛滥趋势下,一些危害国家安全、阻碍经济发展、影响社会稳定、引发舆论恐慌的信息和言论,发酵速度极快。这就要求主流舆论创制者,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、人民情怀、法律规则意识和把关能力。针对社交媒体平台的各种“似是而非”,要具备有效“防震”“抗灾”的敏感力、敏锐力、敏行力,为尽可能避免谣言裂变,筑好“防御壕”、下好“先手棋”、打好“主动仗”。
流量焦虑,本质上是产品内容的“适应度”和“受众黏性”差距,是让有意义、有意蕴的内容更“有意思”的差距。5G时代,已将信息单向被动接收“翻篇”为信息找人,受众需求成为内容生产“技术性契合”的第一动因——内容选题的重要性、贴近性,乃至有益的趣味性,都需要在综合研判的基础上,迅速权衡和抉择。这就要求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在维持较高价值水平的基础上,满足专业度高的分众需求。
挖掘新闻价值“褃节”,实现舆论话语效应良性循环。社会类媒体不断普及,UGC内容海量剧增,主流媒体在信息海洋中越来越难站稳流量风口?实则不然。主流媒体至少有两大优势,受众基数大与话语权威性高,这是主流媒体把握重要选题话语权的基础依托。疫情期间谣言四起,主流媒体成为辟谣与传播官方最新消息的重要平台。央视《新闻1+1》围绕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存在人传人现象、如何解决医疗资源紧张问题;七一客户端“战疫”栏目推出的“战疫一线故事”“如何防疫”等受众最关心的重大问题,采访了权威专家、学者,并且在微博、抖音等平台进行内容再编辑、同步二次传播。数据显示,1月27日至3月26日期间,微博话题“岩松帮你问”在微博阅读量达到17.8亿次,线万次。七一客户端暨全媒体的相关内容关注、评论、转发量达到300万。
依托信息资源和媒体优势,突出“独家”影响力。主流媒体是在全国或当地有着较好影响力的媒体,每个主流媒体因地域、从业人员专业方向、资源类型不同而各有特点。如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央视新闻以较强的话语权与权威性,能够掌握较多重大选题的采访权,具有“天生独家性”,从而占据流量高点。地方报刊、电台、电视台全媒体利用地缘优势,有利于占据时效先机。七一客户端联合市委政法委等单位组织的《民法典》知识竞赛,参与受众达70万,重庆电视台对“流量明星粉丝是否在四川美术学院乱涂乱画”的采访,微博视频转发5万。南方都市报利用在受众中良好的可信度与“揭露真相”的用户符号,打造“南都评测”,将媒体特长延伸至多元领域。
将阅读门槛高的专业化信息“解构”为大众化内容。同样是主流舆论传播,法学、医学、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在纸媒时代传播率并不高,如今依托多元表达,将专业性内容大众化,使之成为了获取流量的途径。
目前,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逐步由以中央媒体机构、地方传媒集团为主体的“规模型”融合,转向以媒体机构单位的“精准型”融合。主流媒体机构的视频、音频、H5等多元产品形态不断抢占流量,推进了媒体融合的高度、深度和广度。但要注意防止“新瓶装旧酒”现象——形式与平台的“初级”改变而内容是文字“PPT”,造成“僵尸号”一定程度存在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,画面阅读呈低门槛性,阅读时长不断被压缩,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,在信息碎片化过程中,要积极创制适应平台定位的“系列化”“一惯性”“长效性”内容产品。
防止“新瓶装旧酒”的嫁接式融合。习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指出,要大力推进媒体融合的深度与力度。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传播渠道多样化,而是要针对不同的传播渠道创制贴合渠道受众的精准内容,以保证用户的活跃度与黏性。2019年7月29日央视新闻微博客户端开通《主播说联播》,日更一则时长约1分钟的竖屏版主播出镜短视频,点评当日热点话题。首播日,联播主持人康辉出镜,运用“搅屎棍”“怨妇心态”“怼得你灰头土脸”等网络用语,抨击美国的单边主义。上线后,该条视频转发评论超过10万,是同期其他微博的10倍。该内容产品主要体现在语态贴近百姓,有互联网“调性”,针对微博年轻化受众精准发力,抢占私域流量。同理在类似微信公众号、新浪微博、抖音等带有社交性质的平台,主流媒体的回复评论点赞都为作品传播带来互动效果,因此,主流媒体提升媒体融合中与社交类平台的良性互动,已成为媒体融合运营的一个选项。
内化新闻真实性,慎入“流量偏差”误区。在专业新闻编辑技巧正常水平下,稿件长度与信息容量成正相关,而在短资讯充斥受众眼球的现在,应注意杜绝碎片化信息的因果缺失与不连续、微观线年重庆万州客车坠江事件中,个别媒体为抢占流量高地,把关不严,提前将未经核实的内容网发,导致与客车相撞的小轿车女司机遭到巨大的舆论压力甚至网络暴力。流量是柄双刃剑,它让事件受到关注的同时也获取受众价值判断,主流媒体在生产内容的过程中,要保证流量可能导致的价值判断是基于真实内容基础,否则将会遭受流量反噬,损害媒体公信度。
在把准新闻真实基础上追求“正流量”,引导事件往良性方向发展,是主流媒体获取流量的好方法。2020年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小伙扎西丁真爆红网络。当地政府抓住这个“热点”,让其担任理塘县旅游大使,拍摄宣传片《丁真的世界》,该片在新浪微博点击量达2544万,话题“丁线亿,从而引发“理塘旅游热”,实现了传播效果与经济效益的“双赢”。
“你就是我、我就是你”标尺新型主流媒体。习指出,要尽快从相“加”阶段迈向相“融”阶段,从“你是你、我是我”变成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,进而变成“你就是我、我就是你”,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。媒体深度融合已进入快车道,主流媒体自我要求更高,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:第一是跨介融合,第二是受传融合。
跨介融合是指基于互联网的传统报刊、电视、广播的融合,实现内容的“一站式”分发。如央视新闻频道,将电视节目内容同时分发到微博、抖音、微信公众号平台,在内容选择上摒弃传统媒介的解说词、多余空镜头,提升画面信息量,只保留关键传播点作为头部标签信息输出,达到快传效果。同时,媒介之间通过二维码、口播、网络链接等形式,将高流量向低流量渠道引流。
受传融合是主流媒体扩大传播渠道运营力度,加大媒介互动量,同时从受众反馈的信息中筛选内容选题,以实现信息的螺旋累积和流量提增。“无人不传”,不考虑受众良性反馈的传播过程是不完整的,主流媒体在激烈流量竞争中,将媒介互动、跨界融合做充分,才能形成不分你我的传播生态。
主流媒体的自我坚守,要求在舆论“导航”“定向”“引流”进程中,将信息资源加工与传播的“老本行”做得更专业、更精到、更舒展。而在流量焦虑时代背景下,主流媒体塑造的获取“正流量”的能力,要从几方面创新提升主动性、创造性,一是主流媒体人力资源建设,二是网络硬件技术的更迭、提升,三是精准挖掘项目化服务实现“流量变现”。
“制度性”观念自觉。一线采编人员在信息生产过程中受上层管理者掌控的选题抉择、报道方向、采编时间、绩效考核等多方因素制约。给予一线采编人员最大自由度,发挥好他们信息处理的动能空间,是管理机制和领导者需要不断提升的能力,这是媒体深度融合情势下管理意识的觉醒。南方都市报采取能力等级制度,将计件薪酬制调整为动态年薪制,促进采编骨干与管理水平共同成长,成为各领域“行家里手”,成为分众领域的大V,“自带流量”效应不断彰显。
“全能型”技能提升。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适应了纸媒的生产节奏,而难以应对自媒体海量信息生产速度的冲击,因此提升主流媒体从业人员融媒体素养极为关键。首先是培养从业人员对于某个平台或者分发渠道受众的认知度。能够做到同题内容多元形式转化,才能保证部分平台不会沦落为“0流量”“僵尸号”;其次,加大从业人员对于新媒体应用技术的培训。现阶段音视频稿件成为与文字稿件对垒的重要流量入口,基本的新媒体操作技能可在关键时刻抓取新闻线索、实现快速传播、二次传播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随着5G,LTE高速宽带无线网络的快速覆盖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大规模普及,移动终端成为受众接受信息的第一媒介。流量与输出速度成正比的情况下,硬件技术支撑成为媒体融合的基础性保障。大数据库、AR和VR技术、航拍、计算机通路扩容、直播录播设备升级、演播厅设置等都与稿件质量息息相关。计算机技术的提升也为媒体融合形式多元化提供了可能,同时,还需保证数据安全与标签匹配的精准度。
技术支撑。各主流媒体以中央级媒体为首,建立大型媒体数据库,从中央到地方进行数据联通与共享,利用智能化技术,提升远距离长时间直播的清晰度,媒体技术提升线年两会报道中,新华社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打造的主播,可以从海量信息中挖掘数据、分析数据,将人工所需的采写编评时间压缩到“同步同景”。
安全可控。主流媒体在技术升级过程中更要注重内容的安全性和流程的可控性,在移动终端普及度极高的当下,主流媒体不仅要保证自身输出内容的安全,同时要保证受众接受信息、反馈信息过程的安全。如果自身还处于媒体技术建设的初中期,可依赖有效的第三方平台作为技术支撑,如腾讯、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拥有强大的云计算服务系统,可利用人工智能自行检索敏感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,减少二次人审的大量劳动力,同时建立迅速的反馈系统确保潜在安全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,避免引起舆论差。
推进媒体深度融合,主流媒体主动抓住流量高地的品质内容生产和信息加工是重中之重,同时,利用媒体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开展综合服务,获取经济效益,也是让主流媒体在流量焦虑时代安身立命的一条重要途径。
精准传播拓展流量蓝海。流量焦虑时代,TAG是当下信息分类的一个关键前置程序,TAG标签是拉近传播内容与受众贴合度的桥梁,而在这中间起到重要作用的有三个方面:一是媒体从业人员在内容生产过程中对信息分类的精确度;二是媒体后台云计算过程中与用户的匹配度;三是数据库对用户倾向性爱好的预判。做好这三个方面能够实现数据的精准推送,用户黏性将得到极大提升。字节跳动以穿山甲引擎为重要数据支撑,打通该公司旗下各平台数据后台,保证数据的联通性与精准度,同时对用户标签进行深度分析,实现各垂直领域信息的有效阅读与互动数量,逐渐形成良性受传生态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