综艺制作人论坛:竞争升级下电视综艺如何进一步创新?
作者:an888    发布于:2023-03-21 14:16   

  综艺制作人论坛:竞争升级下电视综艺如何进一步创新?会上,多位一线从业者就综艺行业台前幕后的多个主题,展开了论坛对话,详细介绍了综艺节目从模式研发、制作播出到宣传推广整个产业链中行业的细化分工,共同探讨了中国综艺行业的工业化进程和未来的趋势。

  科技节目目前其实还是小众节目,但是我觉得因为这两年我们赶上了风口。第一个原因是科技三会上提到,把科学普及跟科技创新提升到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,这是第一个背书。然后第二个原因,其实是近五年来中国的科技,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。大家可以看到,节目中有各种重器轮番的登场。同时人工智能也是现在炙手可热。然后第三个原因,我是觉得中国的电视工业体系,经过十几年、二十年的耕耘,实际上也发展到了要破题的阶段。因为科技节目,实际上它难在不只是选题,还有电视的拍摄,科学原理的论证,科学实验的验证。所以这些东西实际上都决定了,我觉得在这两年我们其实有这么个风口,而且我们也把握住了。大家可以看到,随着《加油向未来》,陆陆续续有很多档科学节目也都已推出。我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多。

  我想追问一个问题,科学类节目现在我自己总结有这么几类:比如说有人机对抗类的,这是一类,也有科学选秀类的,也有科学演讲类的,还有惊悚实验类等等。在这各种类型当中,您觉得科技节目未来还会往哪个方向去走?是场景不断的创新、不断挑战人类的极限,还是其他别的方向?

  我是觉得科学节目,或者说科普节目,虽然小众,但是就像你刚才说的,有各种不同的再细分的类型。但是比如说像《加油向未来》,它其实因为是在央视的这么一个特殊的生态里头,那它一定是坚持科普。我们这个团队当时在创作这个节目的时候,实际上比肩的是当年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。我们努力要做到,让它成为今天的《十万个为什么》。至于未来还有什么节目,我相信应该说还会有很多新的探索。包括我们明年也有一档央视重磅的节目现在在策划中。基本上是对接的中国科技最顶级的资源。

  是的,当然我现在不方便透露,我相信只有央视能玩儿,因为央视平台在方方面面资源的号召力还是很强悍的。虽然也存在局限,但是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优势。

  第二个问题给我们周冬梅老师。之前吴彤老师讲了,说要论娱乐圈影视圈的大哥,那就是就是成龙;综艺界一说大姐,就是周冬梅老师。

  大家现在熟悉的浙江卫视一系列的爆款节目,从《跑男》到《王牌对王牌》,从《梦想的声音》到《演员的诞生》,都是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制作的,也就是说全都是自制团队制作的。

  其实说实话,周老师,我觉得体制内必定总有各式各样的限制。有时候不是特别容易能够调动青年人的那种积极性,那么您是怎么管理了这样的一个几百人组成的队伍,并且打造出了四个爆款节目呢?

  首先谢谢冷老师,冷老师一直特别支持我们,给我们很多很多的指导,然后也感谢组委会。我觉得今天这个机会特别好,我们大家同行能够坐在一起交流一下。实际上每次参加这种颁奖、论坛的活动,我都为我们中国的电视人感到骄傲。同时也觉得我们中国电视人太苦了,应该有更多的管理层。我们的领导,应该多多的关爱这么一群,为了我们中国的电视事业,没白天没黑夜,乃至抛家弃子的电视人。我们在家里都被谴责惯了,特别不容易。实际上就像刚才冷老师说的,浙江卫视这几年确实在自制节目上面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。但是就像之前车澈说的一样,我们也是被逼出来的。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。差不多2014年的时候,当时我们做《奔跑吧兄弟》的动员会,在我们19楼会议室,那时候我们的总监还是夏陈安总监。夏总是一个非常有方法的人,常常用一种激励、激将的办法来开展工作。他在会上说,我看是这样,这个是你们最后一个机会了,如果你们这个机会抓不住,那么以后大项目都是公司做,你们就弄点边角料、周间节目做做,养家糊口就算了。这话听的实在是非常非常的虐心。

  我看很多时候您挂的名头叫总统筹,就是为年轻人们救火。我也通过您刚才的表述,终于理解了“大姐”这个名号的意义。大姐就是孵化出无数个弟弟,而且把弟弟们捧红,让弟弟们得到发展。给周大姐鼓掌。

  参加今天的会之前,昨天晚上我们开会开到11点多,我们整个研发和节目团队,和我们新任的总监王磊卿,我们一直开会开到非常晚。其实就是在看大量的方案,在推研很多节目的一些情况等等。对于接下来的这些节目,明年的这些节目——刚才我在听前面一个总导演论坛的时候,大家已经提到了非常多——其实有个核心的概念,就是综N代怎么办?

  对。因为这是我们很多家平台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,但是我特别不喜欢看到讨论综N代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个词叫做综N代魔咒,但是老有这个词。

  非常感谢,给综N代足够的耐心。而且刚才我很受启发,在上升期的时候就要进行调整。有很多方向调整,而不是在下降期才想着怎么去救它。另外一个还是要坚持综N代,无论从商务上,还是从品牌的打造上。为什么国外的一个节目可以做十几季、几十季,而中国可能做一做,有时候由于领导调整的原因,或者什么原因就下了,其实是非常可惜的。

  邵老师,问您一个关于北京卫视跨界系列的问题。北京台成功的打造了跨界系列,而且不仅仅是把一个节目打造成现象级,现在有《跨界歌王》、《跨界喜剧王》、《跨界冰雪王》等等,构成了一个现象级的系列和矩阵。这个布局,是当初徐滔总、马红主任本来就这么有意去做的,还是说根据我们实时快速的变化战略而产生的调整?

  冷凇老师好,各位在座的老师好。其实跨界系列,您说的这两种因素都有,我觉得在卫视竞争的江湖当中,战术、时机都非常重要,尤其时机更加重要。在第一季《跨界歌王》的时候,当时我们在开建组会的时候,离播出就只有45天了。这个时间节点上,从明星到节目的模式,都经历了一个非常快的磨合过程。但事实证明,只有抓住这个战机,这个系列才有可能成,而战机有时候可能比节目本身还要重要。而《跨界喜剧王》的诞生,就是在《跨界歌王》还没有结束,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。对跨界这个文化IP进行了价值判定之后就已经开始策划了。而《跨界冰雪王》应该是在《跨界喜剧王》刚刚开始进行的时候就已经在策划了。所以我是觉得跨界这个文化IP之所以能够打造出来,更多的还是在于时机的抓取。

  最后一个问题问我们江苏卫视的项目部负责人王希老师。王希老师去年有个爆款作品,大家熟悉的江苏跨年,这个跨年上出来了一个大猛犸象,是一个大的AR场景。当时那天晚上我看基本上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儿。

  我一直有感觉,就是江苏卫视在棚内综艺中的那种力量,很多时候是其他人无可匹敌的。王老师您作为资深的制作人,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,江苏卫视您所带过的项目,从跨年这种爆款开始,一些制作成功的分享经验,谢谢。

  我觉得从我们一直以来的几个成功的棚内综艺,比如说《非诚勿扰》到《一站到底》,到《最强大脑》,到《蒙面唱将》等等。我觉得最重要的核心元素,是内容和团队。这也不光是棚内综艺,可能做所有的综艺节目都应该是围绕这个。首先在内容层面,不管你在什么样的时候做节目,你做节目之前肯定是要回到我们所属的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考虑,可能先要考虑做给什么人看,才能解决怎么做的问题。我觉得不管是像前面说的,像《非诚勿扰》,不管是在相亲,还是《最强大脑》的科学题材。或者是《我们相爱吧》这种CP的模式,或者说是《一站到底》这种掉坑的规则。这些有些是引进模式,有些可能是原创模式。但都是我们团队磨合形成的产物,在基于对内容充分的创新以后,产生的一些新的调整。第二个元素,我觉得是团队。做一个节目,每一个团队有每个团队的气质,有每个团队的特点。这个团队做节目之前,我觉得先要了解自己的气质和特点是什么。然后在拿到一个节目之后,要寻找出团队的特质和这个节目特质之间的共同点。然后从中选择你不一样的表达方式。这是让你的节目有差异化,有特点的一个最基本的实现方式。

  我特别同意您这观点,就是电视综艺好比“哥们儿艺术”,一伙人玩的好,处的好,才能有好的作品。我们跟同事在一起的时间,远远比跟亲人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长。所以你周围那几个人的气场,你们这个团队,领军人物是谁,他的气质是什么,对于最后节目成品的品质是很关键的。那么江苏卫视自己的制作中心现在有多少支团队?

  我们做节目的团队,大大小小应该有七八个。总共做编导的工作人员应该不下于一百位。

  我特别想提过总在做《加油向未来》、《挑战不可能》之前的作品《正大综艺》、《墙来了》,还有《谢天谢地你来了》。

  我年龄不小了,所以之前吴彤说的交流表演类的电视节目,其实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难做的,所以当时我们走的是一个即兴喜剧的这么一条道。

  我们主要工作不在演播室,是在各个客户那儿提案。在我看来央视创造、央视体系内的大型内容制作公司,唯一的优势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头部的资源上、内容资源上,我们央视是有号召力的。但其实在整个制作的资源上基本上跟市场是一样的。

  那这个标准您觉得会不会对我们传统电视综艺,会有很大的冲击?我们传统电视综艺,我们发展的趋势,以及我们未来要坚守、要突破的地方在哪里?

  好,谢谢大姐,成功的制作人,都是从咱传统电视平台出来的,所以网综也好,电视综也好,天下是一家,这是大姐的胸怀。另外一个,敌人是自己,自己的观念更新了才能突破,好谢谢。

  邵主任,问您一个问题吧。现在不是每个卫视都在经营周间的节目,一个是顾不过来,还有一个是周间可能没有那么大价值。但是北京台在周间领域还在精耕细作。有《生命原》这样的节目,也有《暖暖的新家》这样的节目。

  谢谢。刚才咱们在这个论坛当中说到很多的话题,比如网综跟传统媒体的竞争。其实我们认为,为什么现在北京卫视还做周间节目,还在做像养生堂这样的节目?其实我是觉得对于电视媒体来说,最看重的是跟观众的这种情感的积淀。因为电视媒体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了,就它所存在的这种公信力,肯定在很多的观众心中是难以磨灭的。而这种和观众之间血脉相连的这样的一个情感积淀,恰恰是我们最值得珍惜的。北京卫视最看重的是对于观众来说的这种公信力,因为任何一个垂直细分的节目能够成功,第一首先是公信力的成功,就比如说像我们的养生堂节目。其实这个节目做成功之后,很多的私立医院和一些医生希望能够上到这个节目。因为上到这个节目,就意味着他的挂号费可以有几十倍的这样的一个增长。

  对,所以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一个反响。第三点我觉得就是垂直细分类的节目能够做成,我想就是转化率的问题。我们要像敬畏观众一样去敬畏客户,就比如像暖暖新家这个节目,我们除了做收视率的分析,我们一定要做转化率的分析。因为对于很多的我们冠名的客户来说,收视率多少其实对他并不是一定的care的,他更关心的我能不能变现,能不能变成我的钱。所以我们对转化率的分析是非常严格的。我们会对照到每一个环节,能不能给用户带来高的转化率。所以我们想垂直细分的节目,并不是一定要放弃。其实很多的时候,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收视率蓝海和收入蓝海。最后我想说的就是,因为我们北京卫视是一个人很少的团队,其实我们只有两百多人。但是我们做的节目,其实是已经坚守了很多年。有一句话一直让我记忆很深,就是做电视这一行,一定要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。就是永远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去做节目,才能够做成,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。

  谢谢邵主任。您说话没有逗号,而且现在您说话越来越有北京台徐滔总的气质了。

  王希老师再问您一个问题。关于江苏卫视未来的发展,会沿着什么战略的路线走?因为最近在换总监,任台也刚刚上。我们知道江苏卫视历来有两大支撑点,一个是情感类,一个是益智类。情感类以《非诚勿扰》和《我们相爱吧》为首的这一系列社会关系情感。还有一类益智类,《一站到底》等等这一系列。两大矩阵中,还会有哪些发力。会不会一些有新的计划?

  我们除了维持这两大矩阵一些精品节目以外,肯定会在一些新的方面,比如说根据今年总的节目的趋势,在文化类节目上,在科学类节目上,甚至于今后在财经类节目上,我们可能都会有一些新的尝试。我觉得不管如何尝试,我们整个平台包括江苏卫视,几点是不变的。就是说在整个平台的定位上,会继续追求传播正能量,传递幸福感。同时在节目的选择上,我们一贯坚持的口号,只引领不跟随。另外在节目制作的态度上,我们肯定还会继续沿用一种追求极致,追求完美的这种精神来进行每一个作品的创造。

  时间差不多了,非常感谢几位平台领导。今天我们都是回归到制作人身份的一个匠心原点去讨论今天的话题。我估计过总,和王希老师一定也有新闻创作的经验。而且我刚才突然想到,不光5位是新闻人。5位背后的更大的领导还是新闻人。

  俊总新闻出身的;江苏原来的翔总新闻出身,民生新闻创始人;现在的任台管新闻的。北京台的徐总,法制进行时主持人出身;原来的李咏老师直接就是新闻的播音员。所以这个里面实际上看来我们做综艺离不开社会学的东西,离不开新闻学的这种挖掘。所以其实综艺是一个大的品类,它已经自己在跨界,跨界到所有的行业。

  成功的综艺一定是有社会、新闻方方面面文史哲基础的。再次感谢几位老师,期待明年各家平台都创作出更好的综艺节目,PK网综,网剧。PK网剧,PK电视剧,把我们电视综艺的大旗树立起来,谢谢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内容详情